税收红利到账"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中国智造"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制造业加大研发投入。
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有何积极的意义?站上新起点,税收政策如何推动制造业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人民网经济民生采访部推出“税收红利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观察。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融合应用,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中国制造”正阔步迈向“中国智造”。
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税收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德阳:一座智造梦想的城市!”这是最新发布的德阳城市形象宣传语。德阳因工业而建市,“十三五”期间,德阳瞄准智能制造高地,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重大技术装备不断突破。打造智造梦想的城市,税收红利大有可为。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预计加计扣除额达3.5亿元,按照新的加计扣除政策将减免0.53亿元。我们将继续用足用好国家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为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德阳一家电机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曾祥秀说。
人工拣选、超声波清洗、原料粉碎、过滤杂质、加入啤酒花和酵母、啤酒灌装......在新疆一家枸杞啤酒生产车间的生产线上,枸杞正接受着精深加工。
“我们每年都在自主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对枸杞精深加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税务部门为我们提供‘一企一策’精准辅导,帮助我们及时享受政策红利,为企业进一步提升研发水平提供资金支持。”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宾表示,“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对我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支持和鼓励。我们要把政策红利作为企业投入产业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传统企业焕发新生机,得益于科技创新注入的不竭动力。“2020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节省下资金约2.5亿元,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企业环保及能源高效利用的自主科研创新之中,加大了中高端钢铁产品的科技研发工作。”在辽宁,一家钢铁集团计划财务部副部长郭武说。生产线上多了新技术,老牌钢铁厂在税收红利的支持下,正迎来崭新的发展前景。
在济南,一家以“锻造”为主业的制造企业,由其制造的直径16米整体锻环,成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落实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快步发展注入了动力,增添了信心。”该企业法定代表人牛余刚表示。据悉,近三年来,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不断增加,为企业加强创新添足动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是装备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破除机器人产业‘卡脖子’难题一直是我们攻克的方向。”在苏州工业园区里,一家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戴光勤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以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后,按照去年的研发投入计算,研发费用可以多加计扣除339.58万元,这能更好激励企业创新发展,攻克难题。”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大研发的支出能够更大限度地减少税收负担并形成良性循环。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带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及发展,能全面激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