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际金融大鳄的“忽悠”招法
摘 要: 通过赵本山的作品《卖拐》,大家知道一个词叫忽悠。范伟硬是被“大忽悠”给忽悠傻了。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有。文艺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折射。在国际经济领域,也有着这样一批国际“大忽悠”,他们的名字你应该很熟悉: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
里,各大投行和分析机构基本上一路唱多,表示越南是未来10年的投资乐土。
希腊危机持续到现在,成了欧洲的一块心病。有经济学家已经警告,当时希腊加入欧元区时并不具备条件。那么是谁让他堂而皇之地“过关”?
是高盛。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寻求高盛等投行帮助其降低财政赤字。因此,高盛帮希腊悄悄贷进了数十亿美元。这笔交易帮助希腊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仅达到欧洲赤字的规定获得加入欧元集团资格,还得以继续挥霍,但也埋下了隐患。从而酿成了今日的危机。
有人说,希腊并没有出现债务违约,如果不是当年高盛的做假,再加上三大评级公司的“帮忙”,它的日子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还拖累欧洲,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陷入僵局。
忽悠招数三:
荐别人花钱 己置身事外
提起网络股,人们自然想到华尔街的两个分析师:一个是摩根士丹利的玛丽·米科;另一个是美林集团因特网高级分析师兼第一副总裁享利·布洛杰特。前者被媒体称为“网络皇后”,后者则被誉为“网络先生”。但是随着因特网泡沫的破灭,布洛杰特也走下了“神坛”。他向客户推荐的网络股,跌幅均在70%以上。一些客户投资损失惨重,认为布洛杰特有意误导,终将美林公司和这位分析师告上法庭。虽然双方以庭外和解方式了却这一桩官司,但布洛杰特还是没能逃过美林公司的大裁员。
美林公司创建初期首先承诺:“顾客利益至上。”他们当时在华尔街作出了惊人之举,在美林内建立起独立的股票分析业务。然而,美林公司在2000年网络股炒作中扮演的角色极不光彩。一方面,美林极力推荐客户持有网络股;另一方面,分析师却对自己推荐的股票不屑一顾,在电子邮件中表示不值得投资。
亚洲铝业的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亚洲铝业号称亚洲最大的铝型材制造商。美林集团亚洲投资银行前总裁谢尔登·特雷纳和摩根士丹利前执行董事布莱恩·麦克卡伦这两位投资银行家一手包办了亚洲铝业的多项交易。二人自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为亚洲铝业的各项融资活动服务,并多次参与亚洲铝业的交易。
一位亚洲铝业债券持有人称:“当初是他们两个人,告诉投资人亚洲铝业的债券是值得购买的,是有投资价值的,是长期投资人的选择。而现在还是他们两个人,告诉亚洲铝业用13.5元的现金去收购100元的债券。除此以外,债权人别无选择。”
2009年3月10日,亚洲铝业控股有限公司的债权人需要最终决定,是否将其手持债券以最低相当于面值1.35折的价格,卖给这家公司的母公司。否则,公司将面临破产。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公司管理层最终摆脱了海外债权人的干扰,完成了对亚洲铝业的重组,甩掉了10亿美元的债务包袱,继续前行。
专家观点
我认为看问题要客观。我不赞成“阴谋论”的说法。当我们对某些事物不了解,看不透的时候,会感觉背后有阴谋,认为只有这样考虑问题才合理。但事实是否是这样?很难说。首先,有些事情是市场规律、自发机制在起作用。其次,媒体报道并负面评论国际大鳄、投机炒家,但反过来考虑,如果你的机制没有缺陷或漏洞,他想做空都难。“游资纠错论”有一定合理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高 洁
由巨大规模的投机资本以整体行为形成的价格操纵,模糊了价格操纵主体的认定,造成实质性市场规则的破坏。改变这种极端扭曲的市场失灵,最根本的方式只能是“釜底抽薪”,“限制”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入石油市场,遏制过度投机行
- 成长泡沫:低增速+低通胀的市场抉择(2013-05-10)
- 泰康养老赔付四川雅安地震遇难客户20万元保险金(2013-05-10)
- 工行济南泺源支行营业室多措施防范内部账户风险(2013-05-10)
- 工行济南章丘支行启动中层后备选拔培养(2013-05-10)
- 工行济南高新支行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客户经理案件防范意识和能力(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