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小微金融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
摘 要: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加深,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寻找新的目标客户群体成为各家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近年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于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受到了各家银行越来越多的重视,银行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怀疑转向逐步接受,从逐步接受变为高度重视,最终热情拥抱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生银行4000多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贷款客户数超过35万户,单户贷款金额还不到120万元。
分析一下那些处于困境甚至倒闭的企业,比如说钢贸企业、建材企业等,绝大多数都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小企业甚至中型企业,而不是以小商户、小业主为主体的小微企业。银行给这些企业的贷款,动辄在千万元以上,中小企业贷款由于单笔金额大、贷款客户少,无法依据“大数定律”的原则来确定群体贷款的违约率,也无法采用“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进行贷款定价。而真正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相关的小微企业,只有极少数遇到了困难,并且由于贷款金额普遍不高,通常是一两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通过多方努力能够度过难关,很少成为不良贷款。同时,对于小微企业,银行可以依据“大数定律”和“收益覆盖风险”来确定违约风险和确保收益。以民生银行为例,到201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只有千分之六左右,远远低于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风险完全可控。
我相信,这些打着小微企业贷款旗号的中小企业甚至中型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将促使一些银行痛定思痛,挤掉水分,把贷款真正转向风险相对低的“小微企业”。这将真正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跨越发展。
无惧挑战 适应变革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开始崛起,特别是“余额宝”的井喷发展,P2P贷款和电商的小贷业务迅速发展,让很多人觉得互联网金融无所不能,并断言,互联网金融接下来将冲击和挑战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并将最终引领小微金融服务发展。
我想说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会撼动银行作为小微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地位,更不会改变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广阔前景,只会推动银行加快变革、加快创新,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发展。
不少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识别客户的风险;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的广泛采用,能够更快地评审贷款和线上放款,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终能够更安全、更便捷、更廉价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我想,这种看法忽略了两点,第一,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分析需要很多维度,大数据分析仅仅是维度之一。银行还要采用很多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包括对小微企业所在行业进行经济周期分析、对小微企业所处市场进行全方位调研等等,甚至还要创造条件为小微企业增信,使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可控,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所不能提供的。第二,不要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同于小微企业贷款。根据民生银行的调查,只有30%左右小微企业需要贷款,更多的小微企业需要的是金融服务,包括结算、理财、家庭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甚至金融知识培训等非金融服务,这些需求并不是快捷放款就能够满足的,银行能够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银行是信息技术变革的拥护者和实践者。2013年,各家银行广泛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研究小微企业的行为、分析小微企业的风险,通过建立作业系统和信贷工厂来为小微企业提供流程化的金融服务。民生银行还率先推出了小微手机银行,借助智能手机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我相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只会给银行增添创新压力,使得银行加快技术应用,充分利用最新技术,不断升级和改造产品和服务,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
- 小微金融运营模式持续变革(2014-04-11)
- 小微金融客户开发创新实践(2014-04-11)
- 小微金融进入转型提升阶段(2014-04-11)
- 小微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借力提升(2014-04-11)
- 《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摘要(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