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青岛港骗贷风波续集:多家银行起诉追债

http://www.e23.cn2014-08-13第一财经日报

    摘  要:青岛港商品骗贷丑闻持续发酵,近日涉及其中的众多银行正在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贷款。

  银行内部管理松懈

  不可忽视的是,银行内控程序的松懈也是造成商品融资骗贷案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流程一般是,贸易商先在国内银行开信用证,用以购买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或铜等商品,然后将仓单抵押给银行作为凭证。由于有仓单抵押,贸易商一般只需先行支付15%~30%的保证金,其余部分由银行放款支付,然后根据短期贷款的期限,贸易商在90天或180天后支付给银行货款及相应利息、手续费即可。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贸易商可能将质押物重复抵押或者用虚假仓单进行抵押。”华东一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不过,由于利润冲动,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内控松懈也是商品融资骗贷案频发的重要原因。“一些银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拼规模,拼利润,忽视安全性、流动性,甚至不惜放松信贷标准,放弃尽职调查。这不仅导致企业过度授信、多头授信问题突出,还给虚假质押、重复质押甚至骗贷行为以可乘之机。”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商品融资的风险正在逐渐显现,监管层以及金融机构也变得更加谨慎。尚福林此前还表示,当前,金属以及金属矿批发行业、煤炭批发行业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风险明显增加。对矿产依赖较高的地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压力。从前段时间看,一些企业利用虚假仓单质押或真实仓单重复质押,套取银行资金,风险不容小视。

  据银监会初步统计,钢贸行业不良资产合计已达738亿元,不良率高达5.69%,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近期,煤炭、铁矿石、大豆、木材等贸易领域也都发生了仓单业务违规案件。

  有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层可以采取比较严厉并且有效的打击商品融资行为的措施,改善信贷分配体系有能从根本上减少商品抵押融资的内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备受商品融资困扰的长三角地区已经开始着手化解骗贷融资风险,特别是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管质押物。

  为避免虚假仓单、重复质押、关联质押等风险,今年3月份,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上海银监局等部门联合搭建了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物流仓储环节管理,在银行间实现质押数据共享。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通过对仓库、质押物进行严密监管,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信用风险,且多家银行已经参与其中。

  此外,在商品进口融资套利疯狂进行且违规事件频发的情况下,今年6月底,海关实施有关新规,以更好地监控商品进口融资套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