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预装软件背后利益链揭秘:牵涉多家上市公司
摘 要:时下,各品牌各款智能手机层出不穷,而其背后的预装软件市场的火爆正在催生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不到一个月,手机流量就比平时多两倍。”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买了一款HTC手机后,流量急剧上升,自己看到账单也是大吃一惊,到营业厅查问才知,原来都是预装软件“惹的祸”。
装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耗费、费用损失、信息泄漏的软件。2013年,央视更是直接曝光了安卓手机普遍存在过度预装软件,且软件用户使用率和满意度良莠不齐,大量软件的植入给用户带来困扰。当年11月份,工信部再度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获得进网许可的移动智能终端新增预置应用软件,手机厂商预装软件需通过相关部门审核。
此后,监管部门还曾多次表示狙击决心,但似乎效果不佳。
近日,工信部发布第二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在对40余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问题应用软件80款。工信部报告显示,上述80款不良手机应用软件中,涉及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吸费”、软件自动发送短信、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
事实上,这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发展至今不仅仍然存在,且更为庞大了。部分手机生产厂商不惜触及工信部禁令的红线,直接或间接的在手机产品内植入大量手机应用软件,甚至为了保护高级合作者的利益,想尽办法确保软件不被删除。在不菲的利润和巨大的利益驱使下,生产厂商和代理商游走在法律边缘,软件商更是以这样的方式获取市场占有率牟取利润。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各环节的法律和监管仍旧缺失,而工信部对APP的备案制度需尽快完善。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表示,手机供应链利润越发微薄,通过硬件赚钱已越来越难,在巨额利益趋势下,手机预装应用市场已经发展畸形,成为手机制造商、代理商、电商新的利润增长点。手机厂商品牌信誉度正在下降,急需工信部等部门专门针对手机预装软件制定规范细则,加强整顿力度和监管。长此以往,手机品牌厂商会在这条产业链中迷失自己、丧失诚信。
- 手机预装软件泛滥成灾 渠道商每部获利3到10元(2014-12-05)
- 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落地 14家互联网保险上市公司受益(2015-07-28)
- 109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喜 四大板块表现突出(2015-07-20)
- 上市公司“护盘”:全员上阵受追捧 缩手缩脚被吐槽(2015-07-15)
- 停牌上市公司逾1400家 超A股一半(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