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银行卡盗刷江湖:第三方支付成为作案工具

http://www.e23.cn2013-09-17南方都市报

    摘  要:自己在家中,卡在老公身上,但是卡里的钱却被转走了15000元。这是家在北京的侯小姐上周三的遭遇。

  [链接]

  芯片卡遭遇成本困境

  在多方采访中,南都记者发现,当前普遍使用的磁条卡可以被轻易复制,无疑是银行卡盗刷频繁的最主要漏洞。

  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银行卡供应商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磁条卡安全性不高,各类卡,只要带有磁条的,都能做成银行卡,比如说超市会员卡等,只要通过读卡器读出磁条信息,再通过复制器写入空白磁条,就可以“克隆”一张银行卡。

  实际上,磁条卡的安全痼疾早已为银行界所熟知。一位国有银行信用卡部门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坦言,磁条卡保密性差,确实很容易被复制。银行卡磁条有三轨信息,只要将这三轨信息通过电脑软件写到空白卡上,就可以复制一张信息完全相同的卡。

  相较而言,正在推行的芯片IC卡则安全系数较高。上述银行卡供应商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芯片卡每次使用的要秘都不一样,这意味着刷一次,信息变化一次,盗刷分子以往利用买“卡料”以及获取密码方式进行盗刷没法奏效。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目前我国已累计发行了超过38.3亿张银行卡,金融IC卡在银行卡总发卡量中的占比为7.2%。刘育全透露,截至目前芯片卡还没有任何犯罪案例出现。

  不过,实际情况是,在芯片卡时代没有来临前,目前正在发行的金融IC卡绝大部分为既有芯片又有磁条的复合卡。这种复合卡既可在完成芯片化改造的终端上通过芯片进行交易,也可在未完成改造的终端上通过磁条完成交易。上述供应商认为,此时芯片卡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启用,只不过刷卡信息会记录在芯片中,而在防盗刷功能上与磁条卡无异。

  据悉,按照央行要求,2015年国内银行将全部完成金融IC卡取代磁条卡。然而金融IC卡的推广进程并不理想。“如果不是政策任务,银行的动力并不足。”上述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

  前述银行卡供应商相关人士指出,IC卡成本较高是造成银行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张磁条卡成本几毛钱,一张磁条卡要20多块钱,差别太大。”对于供应商来说,成本高主要是因为前期的研发成本较高,以及需要获取央行的系统认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对于银行而言,一旦银行卡升级,大量ATM、PO S机等受理终端也需要相应技术升级,这无疑是一笔巨大花费。

  从目前来看,银行为了降低升级成本,芯片卡价格普遍比磁条卡高。南都记者走访了包括工农中建交在内的国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发现,建行、中行目前不受理磁条卡直接换芯片卡,市民需要选择重新办卡。上述银行中,除兴业银行承诺明年1月之前市民换卡不需手续费外,其他银行均要收取10—20元的工本费,且若出现银行卡丢失,芯片卡的补卡费用全部高于磁条卡费用,多为15—25元。

  面对较为高价的芯片卡,部分市民选择观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作者:陈颖   网络编辑:陈淑贞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