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理财之路:延续还是调整
摘 要: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2013,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2014。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在理财思路上需要作出什么改变,在产品配置上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才能让我们在2014年生活得更加幸福呢?
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的前奏,它们的收益率水平真实地反映了市场化的利率。
举个例子来说,2013年6月份以来,市场的资金供应趋紧,“准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水涨船高;在月末、季末这些特殊的时点,这种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也会有较大的突破。相比较之下,尽管很多银行已经将所有的存款利率都“一浮到底”,达到上限,却还是难以反映出市场的实际利率。
不过,利率市场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作为金融改革中的重要一步,在不久的将来,银行存款利率就将放开。可以预期的是,届时存款的利率水平就将摆脱上下限的束缚,利率随行就市,反映出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当市场上资金充裕时,利率就会下降;当资金紧张时,利率就会上升。同时,不同的银行也可以对不同的存款项目制订相应的利率策略,实现各家银行存款不同价。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作为替代品的“准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规模将大幅缩减。
变数2:资管计划实现突破 银行理财多元化
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情况下,目前占据了大半江山的准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份额势必出现下降,届时今年已经开始试点的银行资管计划有望在发行银行范围、产品类型上有所突破。
相比目前的理财产品,未来银行资管计划形式将更加类似于公募基金产品,采用净值的方式表现收益。在投资标的范围上,银行资管计划可能出现较大的突破,或将不受银行理财产品现有法律法规限制,可直接投资于二级股票市场、企业股权等。
变数3:叫板互联网产品 管理资金更灵活
2013年不少互联网金融产品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典型的代表是支付宝[微博]旗下的“余额宝”产品,为人们管理现金提供了更灵活、收益更高的方式。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与银行产品仍处于错位竞争,面向不同的客户群体,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的的确确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已经有银行开始了创新,如民生银行(8.18, -0.09, -1.09%)正计划推出新型的电子银行卡,用户存钱之后,卡内资金即可投入到汇添富、民生加银的货币基金产品中,收益远高于活期存款。而通过银行的资金垫付机制,投资者可随时进行取现使用,这一功能在使用时也无资金门槛。
平安银行(12.75, 0.20, 1.59%)的类似产品“平安盈”已经上线,依托于网银渠道,用户可以通过财富e电子账户购买平安盈。和“余额宝”一样,客户资金在享受活期存款便利性的同时,可以获得高出活期存款利息数倍的超额收益。
相比之下,民生的产品创新力度更高、也更加实用,如果这一模式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将有银行迅速跟进这一市场,新型的现金管理模式将对现在包括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内的市场造成新一轮冲击。
变数4:民营银行试点在即 改变银行市场格局
消息人士透露,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已经上报,目前尚待批复。市场预测,作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头戏,民营银行试点有望较快推进,预期首批牌照最快将于今年底、明年初“出炉”。
目前,已经有超过35家名称中带有“银行”字眼的企业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首批民营银行可能产生于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呼声较高的热点区域,但首批批复的民营银行数量可能不多,但这意味着民间资本金融探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按照银监会的引导,民营银行将获得有限业务牌照,银监会也将对其业务范围、开展业务区域、合格存款人等予以一定限制。但总体上说民营银行的开
- 银保渠道颓势延续 险企巨头保费收入未开门红(2013-02-25)
- 第三版生命表修订 万亿寿险可能迎定价调整(2013-12-02)
- 网贷“底线”日渐清晰 业务调整势在必行(2013-11-27)
- 调整是买入好时机 三主线迎结构性牛市(2013-11-11)
- 酒企“黄金十年”结束 进入调整期忙转型(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