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A股新势力:资本系狂演复活节戏码
摘 要:A股市场并购重组热潮风起云涌,诸如“当代系”、“恒康系”、“硅谷系”、“梧桐系”等一批市场新晋资本势力近期动作频繁。从上市公司的资产置换、影子企业的格局布建、行业间并购加速到集团化平台间的资金链条打造,各类投资手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在这些粉墨登场的各路家系中,不乏技巧高明的操盘高手、眼光狠准的投资精英以及低调行事的圈内富豪,在上市企业重生、扩张与转型的战略路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A股市场并购重组热潮风起云涌,诸如“当代系”、“恒康系”、“硅谷系”、“梧桐系”等一批市场新晋资本势力近期动作频繁。从上市公司的资产置换、影子企业的格局布建、行业间并购加速到集团化平台间的资金链条打造,各类投资手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在这些粉墨登场的各路家系中,不乏技巧高明的操盘高手、眼光狠准的投资精英以及低调行事的圈内富豪,在上市企业重生、扩张与转型的战略路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曾经奄奄一息的上市公司因神秘“金主”的强力入主而获新生,或者业绩平庸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外延扩张,在A股市场的资本游戏中,这些陆续上演的“复活节戏码”原本不足为奇,不过在股价翻涨背后,却暗藏着诸多股权关系复杂、若隐若现的资本运作脉络,一场由潜行幕后的神秘大佬操作的新“囤壳运动”悄然启动。
相比曾名噪一时的“德隆系”、“方正系”等,新生资本系融资手段更为多元化,新兴产业战略规划性凸显,部分通过现代金融资本操作的模式来改造传统行业,对于资本市场持续运作具有积极意义。但多重股权安排、链条式的融资杠杆操作以及上市公司派系丛生的市场格局也同样蕴藏巨大风险,未来资本系江湖谁主沉浮,尚需拭目以待。
大股东接盘玩转概念杠杆融资手法娴熟
并购重组风潮再起,不少业绩悲惨、债台高筑的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来“延年益寿”,公司股价也因此水涨船高。有意思的是,这些借道复活的企业被接盘之后往往成为大股东进行资源整合、资产置换的运作平台,主营业务及内部架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再度包装的上市公司则开始涉及多个新兴题材概念而重新获得市场认可。
以当代东方(12.05, 0.50, 4.33%)为例,4月15日公司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25亿元用于收购东阳盟将威影视文化公司100%股权并对其增资等项目,因涉及文化传媒及影视投资题材,公司股价次日复牌后以涨停开盘并遭游资疯抢,当天创下历史成交天量纪录。去年,当代东方子公司则宣布联合辽宁广电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公司股价开始启动上涨。资料显示,当代东方前身是以水泥业务为主的*ST大水,2010年通过股权收购后开始转变经营范围,进军文化产业。无独有偶,曾经营家电业务的伊立浦(16.08, -0.37,-2.25%)去年被大股东梧桐翔宇接盘后开始对外声称,将转向航空产业布局,股价持续逆市攀升;而热衷收购矿产资源的西部资源(9.87, 0.90, 10.03%) 4月18日宣布拟定增募资36.18亿元收购四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复牌后股价出现“一”字涨停。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起死回生的上市公司股权转换背后实际上存在明显资本运作的痕迹,从其操作手法中可看出端倪。
深圳某私募人士分析,一些上市企业虽然濒临破产边缘,但其资产和负债关系相对简单,壳资源干净,大股东接手之后通过资产注入后,对公司重新进行定位和包装从而运作上市公司的股票 ,相比二级市场上的速战速决,如今资本更看重对公司控制权的牢牢把握。这类先控股再注入资产的方式,实际上正是可以避免对控制人在股权交易的审批程序上可能出现的质疑,进而完成资本方自身的产业布局。
在资本市场上,以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并购大案屡见不鲜,资本方借助资本运作平台进行产业布局的前提是需要获得对壳资源的主导地位。1月13日,ST联合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国旅集团与当代集团旗下的厦门当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
- 快递服务的背后——揭秘私人信息又一“泄密通道”(2013-08-15)
- 揭秘日本经济间谍:盯住美欧科技 新兴大国成最新目标(2013-06-17)
- 揭秘假发票利益链:假完税证和假发票从何而来?(2013-05-13)
- 揭秘银行收取“隐身”理财产品投资管理费(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