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转型成果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摘 要:“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手续不复杂,费用不增加,材料齐全的话,贷款审批下来时间不超过一周。”建设银行的“助保贷”产品服务方案,让苦于无资金生产的安徽宝博合成革公司董事长梁有宝看到了希望。
“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手续不复杂,费用不增加,材料齐全的话,贷款审批下来时间不超过一周。”建设银行的“助保贷”产品服务方案,让苦于无资金生产的安徽宝博合成革公司董事长梁有宝看到了希望。
宝博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PU革的小型民营企业。去年公司两条新的生产线上马,又拿到了充足的订单,可让梁友宝发愁的是,由于下游客户回款帐期延长,销售资金难以回笼,形成了1000万元生产营运资金缺口,又缺乏有效的抵质押资产正是建行“助保贷”产品,让企业机器重新轰鸣起来,顺利挺过了难关。谈起一年前这一幕,梁友宝对建设银行仍心存感激。
这是建设银行实现自身转型、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小小缩影。
近年来,建设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机遇,在巩固和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要,明确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发展战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推动建设银行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稳健发展。
转型:让授信审批变数月为一月
“广晟22天、中冶15天、南网11天、交通集团9天,变更合作机构审批2天,5个重点项目在1个月内完成投放。”
这份高效的企业贷款审批报告,发生在授信体制改革后的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南方电网、中冶集团、交通集团、广晟集团、粤东西北振兴基金合共200亿元的项目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投放。这样的速度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风险管理是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家银行经营乃至转型的成败。建设银行的转型抓住风险这个“牛鼻子”,推进风控体制改革和授信流程优化。
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建设银行股改上市后建立并发挥了多年积极作用的风险管理体制,逐渐显现出一些不适应性。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建设银行决定按照流程银行的内在逻辑要求,重构简洁、顺畅、可控、高效的对公授信流程,减少重复操作、缩短管理链条,力求流程效率和风险管控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平衡。
改革有“分”有“合”,“分”即实现前中后台职责相对分离,前台部门专注于业务发展和营销,中台部门负责授信评审和审批把关,后台部门负责风险监控和提示;“合”即通过设立专业的授信部门,依托综合授信建立前中后台沟通平台,主动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主动制订综合授信方案,主动安排客户信贷经营策略和风险应对,实现对客户的主动授信管理。
“分”“合”之间,审批环节高效运转,客户体验大为提升,风险管理对市场的反应更加主动,对业务的促进更加积极。目前,建设银行综合授信审批周期从原来的几个月缩短到现在不到1个月,甚至几天。
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建设银行风险管理转型正按照“授权有责、责权对等、协同高效、相互制约”原则进一步深化,很好地实现了风控、效率与服务的平衡,资产质量稳定,总体风险可控,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截至2013年底,不良率为0.99%,低于中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
转型:破解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展瓶颈
小企业经营风险高,规模和信用水平低,担保抵押资产
- 建行枣庄光明路支行案防法规知识学习力求“四到位”(2014-08-15)
- 建行莱芜分行与莱芜金盾保安公司联合开展防抢劫演练(2014-08-15)
- 建行滨州分行多策并举 确保反腐倡廉和案件防控工作达到预期目标(2014-08-15)
- 建行枣庄新城支行多措并举严把信贷案件防控关(2014-08-15)
- 建行聊城东城支行积极投放及回笼五角纸币(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