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信贷放松不适宜当前全面改革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新一轮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将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开辟历史的新篇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新一轮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将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开辟历史的新篇章。
最近一年,在党政领导积极为全会的胜利召开作好准备的同时,学术界也围绕下一步改革进行了许多研究和讨论。其中一个忙碌的身影,就是“生命同中国的改革事业连在一起”的吴敬琏先生。
这位83岁高龄的经济学家现在一方面进行繁重的学术研究,一方面为中国重启改革奔走呼吁。
中国下一步该如何落实改革议程,尤其是如何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吴敬琏。
11月15日,正是《第一财经日报》创刊9周年。吴敬琏表示祝贺,对《第一财经日报》9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严肃财经媒体的崛起和发展,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更需要这样的媒体积极参与和支持。
现代文明的经济体系
日报: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内容丰富的全面改革部署,新一轮改革将进入实施阶段。如何把握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你最近反复强调,这一轮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什么你有这样的判断?
吴敬琏:这是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做出的判断。从理论上说,我们之所以从命令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因为只有竞争性市场体系在有效配置资源和形成激励兼容机制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整个国民经济才会具有配置效率和运作效率。如果市场失去了竞争的性质,就不能够形成能够反映供求状况(或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市场经济就难以发挥有效配置资源和建立兼容激励机制方面的作用。
从现实方面说,“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切中中国时弊。在上世纪90年代,我说过一句话:没有竞争的市场比没有市场还可怕。说这话针对的是当时行政保护、地区保护、垄断盛行等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现在这个问题依然严重:一是“条块分割”、市场割据,所以有必要加强市场的一体化的程度,并向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平等开放;二是政府行政干预过多,深度介入微观经济活动,许多领域存在由国家权力保护的行政垄断,所以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所有的经济主体在公平、公开、公正的规则(法治)基础上有序竞争;三是各类市场的发展参差不齐,商品市场发展也许还可以说差强人意,要素市场就发育程度低下,秩序混乱,所以需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总之,正如三中全会所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进行,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正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如果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来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国的经济体制就比较接近现代文明国家的经济体系了。
“负面清单”,非禁即入
日报:2008年《反垄断法》就已经开始实施,为什么市场还是竞争很不充分?
吴敬琏: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重垄断问题来自行政性垄断。这是因为中国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按照计划经济理论,也就是列宁所谓的“国家辛迪加”模型,行政权力能够随意干涉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计划经济才可能具有支持者宣称的那些优点。所以,在实际运行上,计划经济是以领导批示和红头文件为基础的命令经济体制。
通过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但命令经济的遗产还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