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内外需疲弱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
摘 要:2014年1-2月份,我国出口3212亿美元,同比下降1.6%,2月份当月出口增速为下降18.1%,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增速。出口同比负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融脱媒加快、投资渠道增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近年来银行存款增长持续放缓。截至今年2月末,金融机构一般性存款(剔除财政存款,下同)余额同比增速为12.03%,分别较上年末和去年同期下降了1.47和3.56个百分点。而且,统计中的存款是个时点数,银行往往采取在月末和季末通过理财产品等方式回龙存款,这导致存款月末陡增,月初骤降,不少银行存款大部分时间实际达不到年初水平。因此,实际的存款情况较统计数据反映的还要差。
展望未来,影响存款增长上述因素继续存在,加上外汇占款增势短期内不容乐观,今年的存款形势依然严峻。在存贷比严格考核的情况下,加之存款准备金率持续较高,存款压力对银行信贷投放约束很大。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今年很多银行为避免存贷比过高、控制流动性风险,都采取了严格根据存款情况来决定贷款投放的审慎策略,部分银行的贷款计划甚至低于去年。因此,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今年贷款和社会融资保持适度增长会有一定难度。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内外需求难有明显改善,二季度经济增速仍有不小的下行压力。当然,目前经济中一些积极因素也值得关注。
一是3月份之后随着企业开工率的上升,发电量增速已经开始回升,预示未来工业和投资数据可能会有改善;二是2014年2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目前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其景气程度的回升预示后续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支撑作用;三是政策已经开始微调。因为一季度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后续会有结合调结构和促改革的政策付诸实施。政策的微调可能对二季度经济增长产生稳定作用。以上积极因素如果继续发展,共同作用,也不排除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能出现企稳回升的可能性。
经济运行风险与相关政策趋势
当前有必要警惕经济运行中的三个风险。
首先是“通缩”风险。
一般认为经济通缩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物价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通缩的迹象。
一是物价的下行压力加大。2012-2013年两年CPI同比保持在2.6%的低位,今年2月份CPI同比只有2%。作为影响CPI重要因素的猪肉价格更是在春节期间出现同比和环比负增长, PPI同比已经持续24个月负增长,今年1-2月环比分别为-0.1%和-0.2%,PPI降幅可能还有扩大的趋势。
二是货币供应量增速在持续放缓。今年1-2月,我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相比去年都有所放缓。今年1月份M1同比增速降至1.2%的近十年以来的新低,虽然2月份反弹至6.8%,但仍是去年以来的相对低位。
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从我国年度GDP增速来看,2010-2013年分别是10.4%、9.3%、7.7%、7.7%,是明显的下行趋势,今年一季度有可能降至7.3%。一旦通缩趋势形成,必将进一步拖累投资和消费。
其次是资本外逃风险。
今年2月以来,人民币贬值、贸易逆差、外汇占款大幅下降现象接连出现,实际上这些现象相互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逻辑关系;表明在增长下行趋势下,已出现资本短期出逃的迹象。2012年至2013年也曾出现过增长季度下行时,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的状况。如果下一步增长继续趋势下行,相信资本出逃的现象会进一步发展,人民币会承受更大的贬值压力,从而会对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带来冲击。
第三是债务违约风险。
今年1月份中诚信托一款30亿元的信托产品在其出现不能按期偿付风险之后,获得救助后避免
- 连平:耶伦未来政策不确定性引发全球市场动荡(2014-02-07)
- 连平:流动性偏紧利好老百姓理财(2014-01-24)
- 连平:今年资本市场表现可能比2013年活跃(2014-01-21)
- 郭田勇: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很大(2014-03-10)
- 肖钢:IPO重启未受外界压力 夫人热衷理财产品(201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