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内外需疲弱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
摘 要:2014年1-2月份,我国出口3212亿美元,同比下降1.6%,2月份当月出口增速为下降18.1%,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增速。出口同比负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年政府预算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扩展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对这些行业和企业形成实质性的利好。营改增方面,从2014年1月1日起已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试点。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电信行业。尽快落实上述财税改革,既可以起到调结构的作用,又可以发挥稳增长的效应。
2、放宽投资准入限制,促进投资平稳增长
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时,投资仍可能是稳增长最迅速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从政府预算报告看,财政支出的重点集中在民生、环保和国防领域,对投资的支出预计难以大幅回升。因此建议在投资资金来源上,一方面加快险资等长期资金进入基础建设领域;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更多投资领域,释放民间资本的投资潜力。
在促进民间投资方面,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尽快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1525.617, 6.45, 0.42%)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尽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尽快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努力通过准入政策的放宽,推动更多资金进入相关投资领域,促进投资平稳增长。
3、货币政策保持真正意义上的稳健中性,避免偏紧
一是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为避免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过快,应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并灵活使用再贷款、再贴现、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调节工具,加强对重点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调节,使市场利率水平稳中略降,争取回到2012年的利率水平。
二是审慎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市场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高企,客观上有降低基准利率的需要;再说目前CPI低位运行,PPI还有通缩之嫌。但目前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LPR已经推出,贷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市场化,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意义已经不大。同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也受到金融脱媒、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的制约。在新的利率传导机制形成以前,建议审慎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使货币市场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更为关键的是如何缓解银行的存款增长困难,进而促使银行扩大信贷供给。
三是可以考虑下调1-2次存款准备金率。在宏观审慎的框架下,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健,不应大幅调整准备金率;但在外汇占款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为缓解存款增长趋势性放缓压力、维持利率市场基本稳定及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在必要时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0.5个百分点。鉴于利率水平上升本身就有“去杠杆”的效果,利率市场化期间政策过紧反而可能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在目前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偏高,货币乘数偏低的背景下,逐步有序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相对合理水平,应该是个趋势性的政策选项。
4、适时适度调整监管政策,优化银行存贷比管理
建议尽快优化存贷比管理机制。未来随着银行负债结构多元化发展,现行定义下的存款在总负债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同业存款占比会趋势性上升,存贷比监管的必要性也将随之降低,并最终消失。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银行的存贷与贷款之比在百分之一百以上,银行并未出现流动性困难,这是因为其在一般性存款外仍有很多其他负债来源。在我国,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未来各个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差异将更为明显,这一点在存贷比指标中难以得到反映。从长远看,与国际接轨取消这一监管规定是大势所趋,考虑到存贷比指标目前仍有一定的适用性,且属于法律规定,难以立即取消
- 连平:耶伦未来政策不确定性引发全球市场动荡(2014-02-07)
- 连平:流动性偏紧利好老百姓理财(2014-01-24)
- 连平:今年资本市场表现可能比2013年活跃(2014-01-21)
- 郭田勇: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很大(2014-03-10)
- 肖钢:IPO重启未受外界压力 夫人热衷理财产品(2014-02-08)